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引领 > 文章推荐信息浏览
发扬工匠精神,传承工匠实力
发布时间:2020-10-24点击数:
发扬工匠精神,传承工匠实力
——王超
2015年“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预示着中国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工匠精神”是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他们代表着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永不过时,想要改善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现状,必须向全社会全产业链提倡这种“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工作精神,要打造中国的金字招牌,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有的不仅仅是制造能力,中国能做到创造、制造、应用一体化。
大国工匠是一群不平凡的劳动者,他们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我从事教师职业以来,从一个对数控车床感兴趣的学生成长为一个致力于数控车床教学带领学生参加比赛,在数控车床加工力求精细准确的青年教职工,我需要向我的学生传达的正是这种工匠精神。
传统的观念中,大学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中高职只是混个文凭学历的地方,其实不然。我们在中高职中一样能学到真实有用、对社会有帮助的知识,这个社会不仅仅需要的是坐办公室,做管理,做服务行业的人,社会的发展需要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就需要肯动手,愿意动手,愿意在动手中精益求精,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加工精度,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人,工人素质的提高,同样能带动企业的制造能力,能制造出高精度高效率的产品,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技术人员,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成为工程师,成为高级技工。
我们需要向学生传达大国工匠的精神,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钻研创造,精益求精。
我教育我的学生,为了目的要有放弃精神,放弃休息,放弃轻松,放弃玩乐,训练是苦的,非常辛苦,但是努力和回报永远都是正比的,在别人打王者荣耀的时候,我们在训练;在别人逛街吃夜宵的时候,我们在训练;在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们仍然在训练。但是在别人找工作,只有简单的几句话时,我们拿出的一打一打的证书,每一张都有令人羡慕的含金量。并且我们学到的技术是终身受益的,不管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是未来的职业方向,我们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技能,我们是未来机械加工行业的精英,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靠的是我们这群年轻人。
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我从一开始的职业规划就是教师,我不仅仅希望自己有机械加工的专业能力,我更希望可以将我的经验和能力传达下去。我在教师职业的生涯中不断的勉励自己,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需要一直坚持不懈的追求更高的精度,更有效率的方法。数控技术的发展是需要传承的,需要一代一代人坚持不懈的钻研,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显著的,国家现在有很好的政策在鼓励发展制造业,需要我们中高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
工匠精神需要每一代人都传承下去,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态度,我们的国家需要工匠精神,越是难的高峰越需要有人去攀登,而翻越这些难题不仅仅需要坚持不懈的态度,更需要刻苦钻研,追根究底,精益求精。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历史上这种伟人不在少数,先祖给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未来在我们手上,需要我们将中国制造推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