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工作室 > 制度规划信息浏览
工作室三年建设总结(2016-2019)
发布时间:2019-02-22点击数:
凝聚团队智慧,引领教师成长
——名师工作室三年工作总结
光阴易逝,流年如梭,为期三年的名师工作室弹指之间“匆匆”而过,回忆我们艰辛而又不断跋涉的步履,想想工作室的发展以及各位成员所取得的长足进步,收获良多。
本工作室于2015年6月由无锡市教育局立项批准成立,三年来,工作室全体成员,在各级领导的组织指导下,团结协作,勤奋工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饱满的精神和出色的成绩展示了名师工作室的风采,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现对照无锡市名师工作室量化考核标准,对三年来我们工作室的工作情况回顾总结如下:
一、规范管理,有效运行
本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厚爱。为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保证工作室的长期有效运行,我对工作室进行了科学规范管理。
1、成员遴选
根据无锡市名师工作室考核方案及成员遴选要求,我对本工作室成员进行认真遴选,最终确定十名成员:李松、薛俐清、华志坚、卞忠华、孙陈英、周亚娟、臧宇灵、杨立志、倪峰、王超,他们分别来自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和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学校。工作室主持人潘永惠博士学历,教授职称,具有物联网工程师职业资格,是江苏省333培养对象,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成员均为学校各领域的骨干教师。
2、条件保障
本工作室成立后,得到了无锡市教育局、江阴市教育局、成员所在学校及其他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江阴中专业在人力、物力、活动经费上都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并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保证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有充足的开展工作室工作的时间,使工作室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得以如期顺利开展。
3、规范管理
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工作,工作室成立后,全体成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商议制定了工作室方案、三年发展规划及目标,制定了工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了“让青年教师成为骨干、让骨干教师成为名师,让名师成为特级教师”的发展方向。工作室不仅制定和完善了三年总体规划,而且每个学期都有学期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要点。每位成员同时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计划和学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及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等内容。这些制度和计划及时在工作室专题网站里发布,目的是督促全体成员有计划地按时序进度开展工作。有了这些制度约束,工作室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每学期结束,工作室及成员个人对一学期的工作都进行了阶段性小结,三年任期结束,工作室及全体成员对三年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都进行了回顾总结与反思。
二、学习培训,提升素质
从工作室成立开始,我就着手组织学习型名师团队的培育,通过读书学习、培训观摩、集中研讨等方式提升思想境界、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
1、读书学习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启迪人的心灵,丰厚人的内涵底蕴。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初必须拟定一份读书计划,至少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杂志,并按时做好读书笔记。为此,我们工作室购置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目前名师工作室名下有235本图书。书籍统一存放校图书馆,工作室成员可定期借阅。工作室每学期都要举行读书交流会,通过读书交流,大家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教育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得以明显提升。
2、外出培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出学习,尤其是与全省乃至全国名师面对面的交流学习,能真正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与教学教研水平。三年来,工作室成员多次赴常州刘国钧高职校、苏州机电高职校、海门中专等兄弟学校外出学习培训,观摩研讨。
另外,工作室成员还积极参加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通过企业实践,了解生产一线技术发展,通过参加企业生产活动,有针对性的将企业产品、工艺工序引入课堂,为课程改革和项目建设提供真实案例。
3、研讨交流
工作室提供了多种交流渠道,如建立工作室QQ群、微信群,每位成员不仅随时随地利用这些渠道通过文字或语音与本工作室其它成员交流,还可以与帮带及与其他同行交流,写好交流研讨记录。同时,工作室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学习研讨活动,每次活动主题明确,成员参与充分,积极发言,且各种记录完善。不少成员在每次活动后还及时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上传到工作室网站,以利相互交流探讨,分享智慧,共同提高。
三、帮带培养,成效显著
本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的传、帮、带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成效显著。
1、青蓝结对
积极推进“名特优导师制”建设,让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前沿阵地。工作室领衔人及部分成员成为学校一、二级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竞赛方面不断成长。
2、评比驱动
工作室积极组织成员及帮带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教学能力大赛、“示范课”“微课”“教学设计”评选,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四、加强科研,硕果累累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我们工作室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功能。
1、课题研究
我们工作室成员承担了1项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江阴市重点项目课题,4项校课题,现已顺利结题。
潘永惠领衔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积极教育”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2016年10月立项, 2018年10月结题;
潘永惠领衔的《职业学校“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李松主持的江苏省职业教育教改课题《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2016年4月立项,2018年12月结题;
潘永惠领衔的江阴市重点课题《县域职教联盟中高职一体化培养》,2017年9月立项,2018年10月完成中期汇报;
另有四位成员立项校级课题,所有成员均有参加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
2、论文发表
工作室成员在日常教学中勤于反思,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三年来,工作室成员人均每年1篇以上论文公开发表。
3、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工作室成员薛俐清、华志坚、江嘉旻三人承担了我校电工技能实训课程的校本课程与资源研发,有详实的校本教材培训方案、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习作;
2018年,潘永惠、张寅主编的《职业学校积极德育模式构建与实践》专著公开出版。
五、校企合作,技术服务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本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等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成员们自身专业的进一步成长。
1、校企合作
工作室主要在电工电子、机器人、无人机方面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期间,团队教师加强与宝虹电子、博阳电气、翔诺无人机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共同育人、双师互聘、技术攻关、项目研发等工作,开设有两个校企横向课题,并通过江阴市科协申报立项。
2、科技下乡
为锻炼专业教师服务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实效性,工作室成员带来相关社团,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如卞忠华老师带领的无人机社团三年来多次到周边中小学开展科技实践进校园的活动,受到中小学学生的热情欢迎;华志坚老师带领的制冷空调社团,为周边普惠社区等社区提供空调清洗志愿者服务,薛俐清老师参与了江阴某企业的高密度养殖水箱的控制器设计工作。
六、示范引领,辐射周边
1、讲座沙龙
工作室成员多次在不同层级的场合开展不同的专题讲座,对外辐射。如潘永惠校长在清华大学主办的全国幸福教育论坛上做专访,在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培训班上作《职业学校“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讲座,在江苏省联合职业学院教科研工作会议上做《守正创新 砥砺前行——推动学校科研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2018年12月,在广西武鸣职业学校,工作室潘永惠校长作了《职业学校积极德育模式构建与实践》专题讲座、李松主任作了《从实践到文本--教育科研的呈现》的专题讲座,孙陈英老师作了《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电子实践课程中的应用专题讲座,其他讲座还有许多,不胜细细枚举。
2、资源建设
根据工作室建设规划,结合我校泛雅平台,我们在课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建设,目前已在泛雅平台上建成《电工技能实训》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的全套资源,包含90多个教学ppt和30余个微视频。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花满园。”回首走过的道路,我们且行且快乐,工作室成立时“满园花开”的愿景已实现。我们不但在名师工作室的这片沃土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更在这里收获着成功,收获着成长。三年的建设期虽已结束,成绩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成为过去,但我们研究的脚步不会停歇,我们全体成员会怀揣梦想,继续努力,砥砺前行!也期待今后能有更多的教师共同行走在幸福的研究之路上!
名师工作室
2018年8月